近年来,禹城市坚持把组织青年参与志愿服务作为为党育人的重要载体,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生动实践,作为检验团员先进性的重要标准,抓实队伍组建、人员招募、活动开展等关键环节,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精细化推进,广大团员青年在志愿服务的历练中成长为挺膺担当、踔厉奋发的好青年,为禹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组建三支队伍,确保志愿服务“有人”
组建重大活动核心志愿服务队。以全市各级团干部和驻禹高校优秀团员青年为主体,按照“高标准选拔、高质量培训、高水平服务”的原则,储备了300余人的核心志愿服务团队,服务全市重大活动。在今年举办的“水韵禹城·健康糖城”迷你马拉松赛和“京津鲁冀”龙舟邀请赛中,禹城青年志愿者圆满完成赛事志愿服务,让五湖四海的朋友感受到了禹城人的“有情有义”。
组建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以禹城籍返乡大学生为主体,以镇街为单元紧密联系返乡学子,有效把各镇街、社区单一志愿服务活动转化为组织成果。2022年以来,寒暑假期间累计招募2000余名返乡大学生向镇街团委、社区团支部报到,投身家乡卫生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中,让青春之花在基层治理一线绚丽绽放。特别是今年暑假,500余名高校学子投身返家乡社会实践,化身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扶老爱幼等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组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动员全市各青年社会组织成立志愿服务队,与城市社区结对,围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结合社会组织自身资源和优势,积极开展工作宣传和文明劝导、助老、助弱、助残、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的开展不仅让社会组织有更多展示自身的机会,也带动了更多的社会青年参与进来,让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注重三个规范,确保志愿服务“高效”
规范组织架构。组建的每一类青年志愿服务队,均以“团市委+团干部+志愿者”为基本模式,增强整体功能,形成了“团干领着干、团员带头干、志愿者积极干”的浓厚氛围。具体服务过程中,每支队伍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之间通力配合、精密协作,运转高效。
规范专业服务。对返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按照专业特长、兴趣特点、服务意向、服务区域等对志愿者进行分类,成立了20余支专业化青年志愿服务分队,如电器维修、电脑维修等,凸显特色优势,发挥关键作用。对青年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注重常态化到社区开展服务,孵化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紧密联系蓝天救援队、特战救援队两支应急青年志愿服务队,8月份,两支救援队赴河北涿州开展救援,获社会一致好评。
规范品牌打造。坚持以项目化运作推进志愿服务提档升级,针对环境保护、扶老助幼等不同领域,结合志愿者专长,在常态化开展特色志愿服务的基础上,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覆盖面,打造形成“糖城小蜜蜂”“禹爱童行”“书送爱心”等禹城青年志愿服务品牌。
做好三项服务,确保志愿服务“放心”
做好系统管理。运用“志愿汇”App,做好队伍组建、志愿者注册、活动发起、人员签到、时长认定等,确保每次志愿服务真实有效。目前,全市在“志愿汇”系统内组建志愿服务分队669支,注册志愿者29000余人,开展活动1940场次,累计时长9200余小时,各项数据稳居德州市前列。
做好岗前培训。上岗前,组织志愿者集中开展岗前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含志愿者基本素养、志愿者权利与义务、志愿服务相关基础业务知识等内容,更注重结合具体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如在禹城迷你马拉松比赛志愿服务中,组织志愿者进行系统性岗前培训,从马拉松赛知识、志愿服务礼仪、应急救援等多个方面进行集中讲解,着力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的赛会青年志愿者队伍,为大赛提供优质、便捷的志愿服务。
做好保障激励。每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均依托“志愿汇”App为志愿者申请人身意外保险,要求服务单位提供必要工作条件,满足基本工作需求,并配发相关保障物资,严格落实防护措施,做到无保险不上岗、无防护不上岗。注重表彰激励,在每年“双红双优”“乡村好青年”等各类荣誉评选和推荐中,向有志愿服务经历的人员和队伍适当倾斜。实施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动员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通过志愿服务时长兑换爱心物品或其他志愿服务,提高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推动青年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
通讯员 孟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