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引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云南省昆明市着力在人才兴农方面发力,特别是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并且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近年来,昆明市青年返乡创业就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青年回归乡村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乡村发展“领头雁”
走进安宁市县街街道石庄村委会独房子村、甸心村,一排排民居错落有致,庭院干净整洁、村内鲜花绽放,目之所及皆风景,令人心旷神怡。“钱奕霖书记有想法、有办法、有干法,村里能有这么大的发展他可是立大功了。”说起钱奕霖,村民们纷纷点赞。钱奕霖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2021年1月当选石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以产业为基、文化为魂,争取中央衔接资金70万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11万元,深度挖掘石庄村历史文化,打造滇剧村,织密红色网格,走乡村善治之路,奏响了产业兴旺、百姓宜居、文化繁荣的乡村振兴新乐章。
2022至2023年,全村100户458人获得分红83万元、人均分红1812.23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双增长。
“我从上学时就想将来一定要为家乡作贡献。”石林彝族自治县长湖镇宜政村委会阿着底村党支部书记普春林说。2017年,普春林回乡创业,与朋友成立了云南彝伙人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结合乡村旅游发展,采用线上销售、线下批发和入园采摘体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商超、直播带货及供应链等多种途径,拓宽销售市场,有效解决了当地农特产品销售难题。
近年来,昆明市深入开展“归雁”工程,大批返乡优秀青年人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这些青年干部发挥思路活、懂市场的优势,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引路人、农村创业的急先锋,农村基层党支部“火车头”作用不断凸显。
产业致富带头人
在晋宁昆阳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张良正在花卉大棚内为花农讲解种花技术。张良2003年开始创业,如今,合作社社员从成立初期的8户增加到了现在的236户,共种植鲜切花2100亩,产品远销泰国、新加坡、俄罗斯等5个国家,以及国内60多个城市,年出口货值6000余万元,带动社员户均增收20万元。张良利用农民田间学校,每年举办10余期花卉培训,为花农增收赋能。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示范基地”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1000余人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张良也先后获得“云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马李强是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七星镇人,2016年4月成立寻甸山珍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食用菌初加工深加工、小山茶加工,以及林下食用菌种植、纯土鸡养殖。依托“乡村CEO”培训资源,合作社农产品被中国农业“寻蜜人生”“乡村CEO”甄选等平台收录,并多次在中国农业大学、腾讯公司的活动中展示并销售,成功销往全国各地。今年3月,昆明山珍源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形成集种养、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已带动533户农户增收160.5万元。
随着一系列引导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政策的实施,像张良、马李强一样的致富带头人不断涌现。盘龙草莓种植户蒋顺荣、东川“甜杏王子”董培辉、晋宁“乡村CEO”徐曦等一大批有为青年纷纷返乡创业,他们在乡村大舞台“大展拳脚”,在实现自身价值和梦想的同时,成为发展产业带动乡亲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返乡创业新农人
蓝天白云、稻田清风。来到五华区西翥街道大村社区的“麦和稻田”,几栋风格清新的小屋镶嵌在绿色的稻田里,让人心旷神怡,尽享自然之美。
作为以“稻田+咖啡”为主题的农文旅融合项目发起人的段聂,是西翥街道大村社区土生土长的白族青年,也是本土回引的海外人才。2021年,段聂被选为大村社区党委书记,他把在国外学到的新理念和积累的好经验运用到提振家乡经济、提高村民收入上。通过土地流转,利用田野周边现有农用房、民房、地埂等空间,以现代审美、文艺气息、民族特色为核心理念,打造“麦和稻田”项目,以体验“出圈”带动消费,让人们看到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新契机。经过两年奋斗,大村社区摆脱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农文旅融合带动村内固定就业187人,流动就业270余人次。
慈云浮雁塔,行人倚花巷。客栈、咖啡厅、店铺的招牌一个接一个……这个清新洁净、活力四射的村子,就是安宁市县街街道雁塔村民小组。在雁塔村依山傍水的地方,两栋民宿拔地而起,这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归来的姑娘耿睿的“蜂窝·花居”项目。该项目以营造自然生活为景、古朴文化为核心的原野生活为理念,打造集民宿、餐饮、娱乐、研学和团建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庄园,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像段聂、耿睿这样主动选择返乡创业的青年还有很多,他们发挥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优势,利用学习的先进知识技术和经验,结合本地资源,兴产业、带就业、惠民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者:王淑娟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