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休闲椅得以修复;3年未解决的居民用水水压问题,成功争取开发商投入200万元进行改造;安装450个集中充电桩,顺利解决小区电动摩托车的充电问题……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北岭社区自从成立“青春议事厅”以来,用实际行动赢得居民心。
“青春议事厅”是湖南省各级团组织开展“社区青春行动”的一个缩影。团湖南省委以长沙14个国家级实施社区为示范,深入实施湖南百万青少年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社区青春行动”,创新推出党委领导、团委主导、社区主抓、青年参与、社会协同的“五位一体”模式,努力将城市社区打造成青年想来、爱来、常来的青春团聚地。
“旁观者”转向“参与者”,让青年在社区找到归属感
2019年,湘潭首批“跑腿小哥”徐海涛来到湘潭市岳塘区霞光社区开展“跑腿”业务。社区为他提供休息、交流的场所,帮他积极入党,他也免费帮助社区内部分困难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并及时反馈服务时发现的社区治理问题。长此以往,两者建立了彼此信赖的关系。
“社区成立红色驿站后,我和社区的联系更多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让这份职业更有意义。”徐海涛说,社区对他的推荐让更多人了解了自由职业,也让他增强了自我认同感。
霞光社区党委书记刘雯介绍,该社区组建了新业态青年队伍,引导他们成为社区的信息员、安全员,鼓励他们通过参与社区的各类公益活动,更快地融入社区,感受更多来自社会的善意。
为了增强青年在社区的参与感,霞光社区主动搭建青年与学校、企业之间的学习和求职需求桥;开展高校大学生交流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社区实习岗位,定期开展青年沙龙,鼓励青年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并建言献策;成立全市首家“零工驿站”,引导零工人员就近稳定就业。
霞光社区还组建“青年骨干群”,把辖区内有意愿、有精力的青年聚集在一起,以“社区列单,青年点单”的方式,开展青年交友、青年就业指导、青年法律大讲堂等活动,满足社区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记者了解到,湖南多个地市县的社区均在响应“青年有需求,社区有回应”的号召,让青年在融入社区、服务社区中成长成才。
郴州市北湖区燕泉街道阳光苑社区联合区就业局通过青年大讲堂对青年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并对有就业需求的青年优先安排推荐在辖区的商业广场和建材市场等区域的企业和个体商户入职;醴陵市马放塘社区主动对接青年需求,建设800余平方米的青春社区服务阵地,设置青年读书角、议事厅、健身馆、放映厅等活动空间,吸引更多青年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
“管理型”转向“服务型”,让青年在社区增强获得感
“我们那个年代流行一句话: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长沙岳麓区学堂坡社区的活动现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熊一云,长沙市金牌讲师、学堂坡社区“五老”代表吴传桂等老党员为青年讲述了曾经的峥嵘岁月,“资深青年”与“当代青年”展开了一场有关理想、有为、接续的深度讨论。
学堂坡社区团总支持续开展红色论坛项目已有10年之久,用红色记忆诠释“何为青年”,用“老带青”方式探索“青年何为”,培养了一批批政治素质高、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的青年骨干,打造出社区青春行动的品牌项目。
在郴州市北湖区燕泉街道阳光苑社区,根据青年需求打造的“一米阳光·邻里一家”服务品牌,集结“青年之家”等工作内容和服务项目,不断优化社区服务,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湘潭市岳塘区云峰社区团支部连续两年打造“七彩云峰假期托管”志愿服务品牌,为辖区近100组家庭解决了暑期孩子无人看护难题。
青年加入社区后,为社区注入新鲜活力,各地组织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社区青春行动”志愿活动也丰富了年轻人的社会经验。
长沙市芙蓉区韭菜园街道汤家岭社区联合单位企业团支部,融合式开展“团建+非遗”活动,吸引了周边机关单位的1200名青年志愿者到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其中的“娃娃法庭”项目通过模拟法庭、法治游学、行为戏剧3方面内容,寓教于乐,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学法、懂法、守法,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株洲市荷塘区阳光里社区青年组织邀请株洲市三医院的医疗队,并协同“团团心灵驿站”开展快乐成长课程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学会敞开心扉,主动接纳他人。
湘潭市湘潭县易俗河镇云龙社区青年通过开展“垃圾分类 青春助力”“绿色家园齐守护”等活动,带动居民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习惯。
郴州市北湖区燕泉街道阳光苑社区团支部牵手北湖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服务队,进社区开展“青春助老 金辉有爱”关爱空巢老人暖冬行动,社区注册志愿者人数由最初的35名发展到现在的2973名,累计服务时长1580余小时,受益群众达2.56万余人次。
近年来,团湖南省委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实施“青春育苗、青春助老、青春帮困、青春护绿、青春应急”5类项目,通过布阵地、组团队、办活动等举措,让青年回归社区、参与社区治理,把基础项目做实做细,把品牌项目做响做亮。
目前,团湖南省委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社区服务项目205个,27个社区建立公益基金,对接128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配备424名青少年事务社工,组织2300名“返家乡”大学生到社区开展公益实践和兼职锻炼。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王璐璐
记者: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