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投稿邮箱: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关注

主流媒体如何“圈粉”年轻人?中国青年报的可视化秘诀在这里

2025-10-29

能否成功借助可视化手段实现内容呈现形式的创新与升级,是主流媒体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各类AI工具不断涌现且广泛普及,为可视化内容的生产提供了强大助力,显著提升了其生产效率与质量。

2022年起,中国青年报在融合改革的道路上再度出发,提出“没有‘可视化’,就没有报人的明天”这一前瞻性理念。

此后,中国青年报积极推进可视化重塑战略,成效十分显著,融媒精品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同时,“可视化重塑全媒体精品”这一创新实践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被纳入全媒体融合发展相关培训教材中。

01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91亿,网民使用率达98.4%,且仍呈增长态势。

这一庞大的受众群体对于主流媒体而言,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机遇在于海量网民意味着更广阔的受众市场,挑战则在于主流媒体对信息的主导权与权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与衰减。

中国青年报作为主流媒体,被赋予网络宣传、舆论引导和网络文化建设的神圣使命。在当下信息繁杂、公共空间圈层化严重的背景下,完成这一使命困难重重。

新时代主流媒体不仅要产出有价值的内容,还要借助技术手段,让内容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真正走进受众内心。

面对机遇与挑战,中国青年报聚焦重点任务,致力于打造党在青年领域特色鲜明的一流新型主流媒体集团。

具体而言,从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积极担当文化使命,传承和弘扬中华文脉,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二是拥抱人工智能,勇于创新突破,借助新技术提升内容生产与传播效率;

三是坚守初心使命,严守纪律规矩,确保媒体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抢抓技术机遇的同时,中国青年报始终坚守“党媒姓党”的政治品格,将技术创新与青年思想引领深度融合,实现主流媒体在新时代的转型升级。

02可视化探索及其成果

2022年,中国青年报敏锐捕捉时代发展脉搏,开启了一场可视化改革。

报社整合资源,成立多个专业工作室,全力打造可视化内容,坤哥六边形工作室、青蜂侠工作室、青椒融媒工作室、图知道可视化工作室等各具特色。

同年,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顺势推出“温暖的BaoBao”可视化频道,为受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视觉体验,进一步拓展了可视化传播渠道。

这些工作室的成立为中国青年报带来显著的流量增长。

其中,青蜂侠工作室持续密集地生产推出了一系列播放量上百万、千万甚至过亿的正能量作品,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

2023年,报社乘势而上,启动新一轮“青蜂侠”人才机制建设,在全社范围内招募数十名短视频人才,以骨干身份加入青蜂侠工作室的日常生产,为工作室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目前,中国青年报几乎所有的专业采编部门都拥有了自己的融合产品栏目,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传播格局。

《青蜂侠》《图知道》《青年茶座》《来点科学》等一批由年轻人打造的融合栏目已经常态化运作,也成为中国青年报在重大报道中可视化表达的标配。

这些栏目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吸引了大量年轻受众的关注,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青年报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中国青年报在可视化改革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是人机协同,借助AI工具中国青年报的可视化产品实现了制作成本显著降低、制作周期大幅缩短、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的目的,同时增强了品牌影响力。例如,2025年4月16日发布的全媒体报道《地月大救援》取得了优异的传播效果。

二是人人协同,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藩篱,让人才、技术要素充分融合,产生最大价值。

03可视化背后的核心竞争力

当下,新技术大大降低了新闻内容的制作门槛,部分媒体已经开始研发由AI驱动的短视频生成系统,实现从文字创作到媒介资源匹配,再到短视频自动生成,最后到多平台一键分发的全流程人工智能化,这无疑给主流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当使用技术的“能力沟”被逐渐填平,主流媒体该如何提高竞争力?

有学者指出,在AI赋能短视频迭代的过程中,竞争关系从传统的“流量竞争”演化为“价值竞争”,从传统的“注意力竞争”演化为“认知竞争”。这一观点为主流媒体探寻核心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媒体的认知和价值导向才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在AI时代,固然要积极拥抱AI技术,但绝不能将其神化。实践始终是认识的源头,AI无法真切感知新闻现场中人的复杂情感与细微变化。基于这样的判断,主流媒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身竞争力。

(一)强化价值判断和导向能力

主流媒体需要深入了解、紧密跟随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走向,清晰把握国家的发展脉络,并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以主流价值导向驾驭AI技术,确保媒体声音在AI带来的海量信息洪流中不跑偏、不走样。

对于中国青年报这样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重要社会影响力的主流媒体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自创刊以来,中国青年报始终用理想信念感召青年,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时代精神振奋青年,用现代知识丰富青年,用高尚情操陶冶青年。

进入新时代,中国青年报更是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以建设党在青年领域特色鲜明的一流新型主流媒体为目标,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二)以AI技术重塑新闻生产流程

实现从内容生产到分发传播、反馈的全链智能化,是传统媒体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AI赋能新闻生产的过程,本质上也是其学习人类行为的过程。各媒体由于定位和倾向不同,训练适合自身的AI大模型,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AI不仅仅是一场工具的革命,更是文化行业革命的有力工具。通过AI技术,主流媒体可以优化新闻生产流程,提高内容的质量和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

(三)提高从业者能力,打破部门藩篱

人工智能时代,最终被淘汰的是那些不会独立思考和善用AI工具的新闻人。

一项调查显示,从业者普遍认为,“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依然是新闻人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即使媒体从业者拥有了延伸认知能力的AI工具,仍需深入现场、扎根基层,带着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行新闻创作。

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审美水平,以提升AI生成作品的美学质量。

与此同时,未来高效高质的可视化产品制作模式,应建立在以任务为导向、打破部门界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领域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创新。

04结语

在当前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中国青年报开启了新一轮系统性变革实践,着力探索青年领域新型主流媒体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其创新举措呈现出双轮驱动特征:既善用算法精准解析社会脉动,又坚守引领青年的神圣使命;既搭建云端智能平台拓展传播渠道,又构筑直抵人心的通道增强情感共鸣。

这一系列改革实践,为主流媒体在可视化时代实现核心竞争力重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转型范式。


作者:惠滢

作者单位系中国青年报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5年9月号,原标题为《以可视化改革提高主流媒体竞争力——以中国青年报为例》,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