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投稿邮箱: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资讯

安徽--安庆--红色地标——“延乔”目光炯炯望向远方,也望向今天的青年

2025-07-01

6月21日,在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南水关巷的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以下简称“二陈读书处”),00后海归文创青年黄申漫步在这片肃穆的青砖院落,令她最为震撼的是庭院中兄弟二人的雕像,他们年轻挺拔的身姿与远眺的目光,仿佛在诉说“决不跪下”的铮铮铁骨和“让后代享受幸福”的赤子情怀,将人拉回到那个“觉醒年代”。

在黄申眼中,展厅里泛黄的书籍、临帖的方桌、狱中手稿的复刻件,清晰勾勒出陈延年和陈乔年从少年成长为革命志士的蜕变之路。受到两位烈士“甘为真理赴死”精神的感染,坚定了她用文创作品表达理想与信仰的初心。

二陈读书处是一组晚清民居式建筑,建筑面积854.3平方米,被列为安徽省首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陈延年(1898-1927)、陈乔年(1902-1928)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著名活动家、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兄弟二人的青少年时代在安庆度过,他们于1903年至1909年先后在此入读私塾,接受国学启蒙教育。

二陈读书处现辟为展馆,通过“书香世家有为少年”“救国救民觉醒青年”“披荆斩棘革命中坚”“慷慨就义浩气长存”4个单元,展现了陈延年、陈乔年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讴歌他们将青春奉献给民族复兴伟业的崇高精神。

二陈读书处内,新青年书店门口的木桌上,摆放着一枚文创印章,上面刻着“以生命赴使命”6个字,供来往游客盖章使用。这枚印章长约50毫米、宽约80毫米,与读书处内题字为“以生命赴使命”的朱红牌匾相互呼应。这枚印章就是黄申的作品。她是二陈读书处的常客,今年5月1日,她的新店“沐光文创”开业,距离二陈读书处仅50米。每周她都会来这里打卡,学习红色文化、寻找创作灵感。

2020年,在家人的支持下,黄申创办了文创小店。几年来,她学习安庆历史文化,与本地学者交流研讨。2024年,她和本地设计师一起,将“新青年”文创设计思路和字样元素融入冰箱贴、笔记本、便签、中性笔等物品。“用‘新青年’文创形式体现当代青年对先烈的敬仰之情,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延续。‘新青年’既是文创名称,也代表着当代青年敢于创新的精神。”

黄申常去的还有二陈读书处隔壁一座名为“南水关22号”的建筑,这里又称“三陈故居”,是在陈独秀故居旧址上复建而成。今年4月30日,三陈故居对外开放,共分为东西两进。西进为安庆早期革命活动陈列展,以“时代先声”“辛亥风雷”“五四狂飙”“曙光初升”4个篇章,展现安庆人民从救亡到革命的苦难辉煌历程;东进则作为临展活动区和文创展示区。

如今,南水关22号及二陈读书处连成一片,成为安庆市文化新坐标与红色打卡点,不少青年自发前来参观瞻仰。打卡南水关22号时,黄申感慨道,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志士仁人从救亡到革命的艰辛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犹如茫茫黑夜中的灯塔,照亮无数探索者前进的道路。“馆内陈列的《扬子江形势论略》《安徽俗话报》《新青年》等刊物著作,是革命青年的思想航标。这里的故事需要年轻人用心了解,更激励我们用‘新青年’的画笔绘出崭新的时代篇章。”

当下,黄申将新店着力打造成“青年共创空间”,集文创产品销售、文化故事深度讲解、原创设计作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让游客和市民深入了解安庆的历史文化与红色故事。她与人合作开发的文创新品已入驻三陈故居展台,于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推出系列新品。

皖江文化研究会会长、学者汪军观察到,每逢节假日,在南水关22号和二陈读书处,打卡者络绎不绝,其中以年轻人为主,中学生、大学生居多。“《觉醒年代》的热播,让剧中延乔兄弟鲜活亲和的形象与故事走进当代年轻人的内心,他们对陈延年、陈乔年有着天然朴素的感情。不少青年甚至觉得,延年、乔年就像他们的同学,是身边的良师益友。”

6月15日午后,阳光穿过树叶,在青砖地上洒下斑驳光影。00后王紫悦站在二陈读书处那方小小的院落,看着一张张年轻坚毅的面庞定格在泛黄的照片里,读着那些力透纸背、字字滚烫的书信手稿,鼻子不由得有些发酸。

2023年9月,安庆师范大学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中选拔组建“延乔英才拔尖班”(以下简称“延乔班”),开设“延乔革命事迹与大别山红色文化专题”等课程,从师德素养、发展创新、思政教育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王紫悦是2023级延乔班班长,经常来到二陈读书处及周边参观学习。

她说,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的名字已融入大学思政教育,每当站在他们曾经生活、立志的地方,心中仍激情澎湃。“延年、乔年不是教科书上遥远模糊的形象,他们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安庆青年,和我们一样有着对青春的热望、对知识的渴求、对家国前途的深深思索。在人生最绚烂的年华,他们选择了最艰险的道路。为了千千万万同胞,他们义无反顾地献出一切,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凝视陈乔年牺牲前那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王紫悦感到内心被重重撞击。她说:“先烈披荆斩棘所期待的‘幸福’,不正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和平、安宁与发展吗?这份沉甸甸的‘幸福’,是他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换来的!”

汪军认为,两处红色建筑之所以成为年轻人热门打卡点,有多重原因:建筑内展陈丰富,完整还原了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的人生轨迹以及安庆红色革命历程,通过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让年轻人了解到先烈生平故事;这些年,相关文创产品被不断设计和开发,以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诠释红色文化;两处建筑地理位置优越,与周边的镇海门、倒扒狮街区、人民路步行街等地点融为一体,配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能满足年轻人的消费体验需求。

“年轻人的打卡实践,不仅是追溯陈延年、陈乔年求索真理树立信仰的过程,更是感知和学习他们不畏牺牲、坚定信念、锐意进取精神的过程。这些精神品质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核高度契合。”汪军特别指出,安庆红色地标将红色教育资源与地方乡土文脉有机融合,让年轻人通过“一域”窥见“全局”,在了解党史与城市文化历史的同时,接受深刻的精神洗礼与红色教育。

走出二陈读书处,回望那扇朴素的木门,王紫悦仿佛看到两位年轻的勇士正目光炯炯望向远方,也望向今天的青年。她感到心中那份“延乔青年”的理想信念以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愈发清晰、坚定。“先辈们用青春、生命铺就了通往光明的路。今天,我们接过革命先烈的精神火炬,也将肩负起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守护、建设好这来之不易的一切,需要我们新一代‘延乔青年’用智慧、汗水乃至毕生的奋斗去回答和求索。”她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责任编辑:高秀木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