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投稿邮箱: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资讯

陕西--为青年科技人才领衔挂帅创造良好环境

2025-06-27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实验室里,一位“90后”科研人员正带领团队调试新型半导体材料参数。一个个青年科研团队,努力攻克一项项“卡脖子”技术。这样的场景,如今在陕西的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中成为日常。青年科技人才从“幕后”走向“台前”,从“参与者”变为“领衔者”,折射出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下人才成长通道的畅通。唯有让青春力量在创新沃土中拔节生长,才能为民族复兴锻造科技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从“青年科技新星计划”培养年轻骨干力量到“青年人才托举计划”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从高校破格晋升青年学者的制度突破到企业赋予青年科研团队项目主导权,陕西正以制度创新打破“资历论”“帽子论”的桎梏。通过构建“选苗子、搭梯子、压担子”的全链条机制,让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主战场实现“从0到1”的突破。

通过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推动科技、科技反哺教育协同联动,形成“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这要求教育体系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根基,也要锻造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高校向产业需求敞开大门,当科研评价体系从“论文导向”转向“价值创造”,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便会充分释放。在陕西,越来越多的高校将产业难题转化为毕业设计课题,鼓励学生参与重大科技项目。

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文化滋养。在博物馆的大国工匠展区,一件件古代科技发明与现代创新成果交相辉映,无声诉说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文化基因。这种创新精神的传承,在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得到延续,青年科研人员重温“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感悟老一辈科学家“甘坐冷板凳”的坚守。文化自信与科技创新的交融,让青年人才既葆有“仰望星空”的志向,又锤炼“脚踏实地”的品格,让青春力量在民族复兴的星空中绽放光芒。


责任编辑:代梦妍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