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投稿邮箱: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关注

「连续报道·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鼓励更多青年扎根西部”

2025-03-31

“感谢光明日报!不知不觉中,你们的‘建功西部’报道已经陪伴我们从冬天走进春天,成了我和学生们的‘日常读物’”“我把你们的报道‘搬’进课堂,效果特别好”……近期,一封封读者来信带着春的气息从天南地北飞来,其中很多写信人是耕耘在西部教坛上的老师。他们诉说着报道引起的感动,讲述着自己的西部故事。

“我与报道中陕西照金陶建刚老师有着同样的信念: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爱和希望!”作为广东省“组团式”援藏教育人才,从海拔不到10米的广东佛山市区到平均海拔3100米的西藏林芝,西藏林芝市第二小学校长张剑已经在雪域高原奋斗了近3年。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为孩子们引进平躺式午休桌椅,组织支教教师与本校教师师徒结对、共学共研……一步步走来,他见证了学校的显著变化、学生的喜人成长,对这片热土的感情越来越深。“光明日报对‘俊才西部栖’的倡导,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

新疆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副教授邢文黎也被报道打动:“带领乡亲们奔跑在脱贫致富路上的齐晓景、为山里娃擎灯引路的李微楠、在雪域高原挥洒青春的岳刚……尽管素未谋面,但我深感与这些热血青年心意相通、志气相投!”2024年6月,怀揣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2024届第一批赴西部地区和基层就业毕业生0001号证书”,邢文黎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毕业,前往新疆大学任教。他话语里透着满满的幸福感:“我们扎根边疆,边疆也用博大的胸怀成就着我们!”

“‘高原大医’吴天一院士说,他的科研离不开青藏高原。对于我们从事高原生态环境研究的人而言,青藏高原也是天然的实验室,这里处处蕴藏着科学的奥秘!”西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丛志远是山东人,先后在安徽、北京读大学。来到西藏后,他不仅享受到了科研环境的便利,“一出校门就能观测采样”,更感受到了西部对人才的重视与关爱:“自治区设立了‘珠峰英才’计划,给了我科研补助、职称评聘、住房保障等全方位支持。这样的热情和诚意,让人安心!”

“谁说这片土地长不出参天大树?我愿年复一年守在这里,一抔土、一捧水地滋养幼苗!”新疆哈密市花园乡第一小学教师罗玉秀吐露心声,“从2009年成为特岗教师,到服务期满选择坚守,一晃15个年头过去了。我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利用书籍、电影、音乐等资源开阔学生视野,也眼瞅着教学楼、宿舍、食堂翻修新建,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教室逐渐普及……这个学期,我打算自学心理健康知识,更好守护孩子们的纯净心田。我还想多带他们去科技馆、博物馆开阔眼界,让这些雏鹰扑扇着翅膀飞向蓝天!”


光明日报记者:邓晖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