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召开前,“我是委员”通道再次开启。今天,多位北京市政协委员讲述履职故事时,提到了对青年、青少年群体的关注。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河北人民法庭庭长刘宁曾作为法官从事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由于常与孩子们打交道,这份情怀与关爱让她把政协履职的目光更多地投向未成年人。
2023年,她提出了《关于落实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建议》,建议在民事案件中加强对妇女儿童的心理疏导,落实普法责任制,实现精准普法。
建议提出后,北京市妇联、北京市教委及北京高院联系刘宁,一系列推进未成年人精准普法的工作在北京展开——2023年,北京高院出台《关于全市法院少年法庭开展涉未成年人民事社会调查、社会观护工作的指引(试行)》;房山法院出台具体实施细则,与辖区社工事务所签订了合作协议。
2024年,刘宁作为北京市政协法治建设民主监督组成员参与调研“八五”普法落实情况,围绕未成年人普法工作提出建议。今年两会,她带来的提案是《关于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的建议》。
“对未成年人的司法守护,不仅是对正义的彰显,更是对人心的托举。”刘宁说。
作为连任3届的北京市政协委员,高通资本集团董事长马志刚在任期内参与专题调研和协商会议数十次,围绕青年就业、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等重点议题提交了多份提案和报告。他回忆,《关于进一步推动港澳青少年参与冬奥会工作实习的建议》得到了北京市政协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被评为优秀提案。
在提案的推动下,不少港澳青年亲身参与到北京冬奥的筹备工作中,不仅增强了自身的专业技能,也更深入地了解祖国的发展成就,进一步加深了对国家的认同感。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娜木拉提案并发起组建了“京港澳青少年音乐艺术嘉年华活动”,成立了全国首个“京港澳青少年交响乐团”,为京港澳三地青少年搭建音乐艺术交流平台。目前,该活动已成功举办3届,实现万人关注、千人参与、百人乐团,活动还由京港澳三地扩展到京港澳台内蒙古五地。
娜木拉说,青少年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了文化认同感,播撒知国、爱国、荣国的种子。
北京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带头人王传利十分关注青年群体中“信仰”的力量。两年来,他受邀到中央国家机关、北京市党政机关、首都高校、央企国企等企事业单位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60余场,与国内外教师、学子交流。“作为高校教师,我将积极开展学习研究和宣传阐释工作,努力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从事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理论研究的本硕博多层次的优秀人才。”王传利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尹希宁 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