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费资助上要做“加法”,但在时间保障上则要做“减法”
点面结合的新思维新做法,有利于为青年人才的科研之路注入强劲动力
近日,江西省举行“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新闻发布会,该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周期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做法:会同财政厅启动实施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为22所省属高校、科研院所新入职自然科学领域科研岗位的博士毕业生,在5年内给予每人20万元非竞争性、自由探索类科研经费支持;赋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大科研自主权,允许他们在项目实施期内自主调整研究任务不超过3次,助力他们走好科研“第一步”。
近年来,随着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对于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大。从以往的政策方案来看,更多是一种“重点”思维——出台了各种各样的项目资助计划和人才计划,而且资助力度越来越大,对入选者产生了强激励作用。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现有支持方式过于突出“重点”而导致覆盖面相对较窄,多数处于职业早期的青年科技人才很难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科研支持。
令人欣喜的是,近期关于青年科技人才资助的思维正在不断改进,更兼顾到为青年科研人才群体提供保障性资助,越来越转向一种“点面结合”的思维。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针对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提出了诸多具体扎实的支持举措。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包括江西在内的多个省份在关于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支持的新政中,都明确要加大“非竞争性、自由探索类科研经费支持”。对于尚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竞争性资助的大量青年科技人员来说,这些措施就像“及时雨”,对于他们减少职业生涯早期的焦虑,更加平心静气开展科研探索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当然,对于青年科技人才而言,不仅要提供经费保障,还要有时间投入上的保障。在经费资助上要做“加法”,但在时间保障上则要做“减法”。“若干措施”也专门强调“不得要求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列席接待性会议”等措施,体现出顶层设计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但关键是如何能令基层单位真正落到实处。尤其需要警惕的是,不能因为管理部门增加了资助,反而让青年科研人才更加困在各种表格、文山会海以及迎来送往之中,有了经费却陷入“时间荒”之中。点面结合、保障和激励并举的新举措,其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助力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有更多时间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科研探索之中。这个充满活力的群体的科研“第一步”走得更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也将更加行稳致远。
点面结合的新思维新做法,有利于为青年人才的科研之路注入强劲动力,并在相互牵引中形成循环发展的格局。关注拔尖人才的“点”无疑至关重要。对那些在科研领域崭露头角、展现出巨大潜力的青年才俊,高校应重点培养与扶持,使其快速成长为科研领域的“领头雁”,引领科研团队和学科发展方向,以此带动其他青年人才向着更高目标奋进,从而在更广阔的“面”上产生积极的辐射效应。同时,各高校又要关注广阔的“面”,为所有青年科技人才打造一个更为公平、开放、包容的科研环境,让他们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经费资助,激励青年人才在各自的领域深耕细作、追求卓越,为科研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并逐步成长为新的“点”。
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好处在于相互促进、循环发展:重点培养的青年人才在科研上的突破和成就,能够为其他青年人才树立榜样,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斗志;而优良的科研环境和基础支持,又为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广阔空间,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科研氛围中汲取养分、积累经验,为未来的突破做好充分准备。这种良性循环,将更有利于推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不断涌现,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作者:陈先哲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09日 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