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就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提出了战略要求。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既是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实践者,又是“大思政课”建设的推动者,必须切实发挥主力军作用,引领青年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共青团的重要工作对象和工作力量。山东大学共青团以“青年+”为支撑点破题开局,推出“青年教师青年学生融合育人”专项行动,构建具有大视野、大使命、大格局、大目标、大情怀的思政教育体系,发挥青年教师在理想信念、学术浸润、实践锤炼的引领作用,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一、坚持思想融心,把稳“目标方向”之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聚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殷切希望,这是高校青年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基本功,也是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
山东大学共青团引导青年教师积极作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好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塑造新人。建队伍,坚持引培结合、扩大增量、激活存量,建立健全党员、团员青年教师等担任校级或院系挂职、兼职团干部的机制,选聘部分优秀青年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拓内涵,坚持延链条、广覆盖、全贯通,试点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范围从青年学生向青年教师延展,选拔先进青年教师参加教师“青马班”的系统培养。强品牌,坚持同频升级、同步优化、因材施教,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通过“青年会客厅”“大家讲坛”等品牌共享形式转换成为青年教师授课内容的“必选内容”,通过翻转课堂、研讨沙龙、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形式动态掌握青年学生思想状况,通过多元参与、双向互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上好“思政小课堂”。
二、坚持学术融智,深化“创新赋能”之举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唤醒和培养青年教师传道、育人的自觉与能力,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的关键举措。
山东大学共青团把握新变化顺势而为,聚力青年思政教育资源,回应学生理论困惑和现实关切,引导青年教师善学、善研、善教,结合科学重点和难点、学界热点和焦点、学生兴趣点和疑惑点,融通专业学习与价值引领。优化常态化“科研思政”机制,普遍落实全体青年教师参与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开学第一课”活动,开展学术规范指导、课题组团队融入和信息能力培育等举措,以多样化、艺术性的学术思维引导学生,厚植创新沃土,融育拔尖人才。升级创新式“活动思政”机制,每学期推动新入职青年教师普遍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SDU
TALK学生创新大讲堂”“青年学科交叉论坛”系列活动,有意、有机、有效地推动青年师生同题共答、教学相长、双向奔赴,在攻关形成系列成果过程中建立基本完备的职业能力。
三、坚持实践融力,锤炼“持续发展”之功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这为新时代青年上好社会实践“必修课”提供了根本遵循。实践育人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
山东大学共青团积极拓展“大思政课”育人场域,校地联动、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相衔接,启动实施青年教师同步指导学生参与实岗锻炼的工作机制,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车间厂房、城镇社区。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相协调,打造一批具有鲜明“青”字号特色的“大思政课”实践基地以及更多符合青年思想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实践项目,引导青年教师带动优秀硕博青年学生到社区、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建功立业。自觉融入和保障激励相结合,以教师节为契机开展山东大学优秀青年工作者选树,探索将青年教师成长的工作成效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为青年教师创造奋斗条件,助推“小我”融入“大我”。
作者:王君松
作者单位系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高秀木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