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当前,在科技日新月异、创新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正成长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质生产力代表着高科技、 高效能、 高质量的生产力跃迁,引导青年创新、发挥青年作用则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着力点。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科工”)党委认真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深化新时代新征程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意见》和集团公司有关方案,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重发挥青年在战新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激活青年“创新基因”,引领青年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新能力,投身创效实践,争当打造“百年老店”、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平台企业的先锋队、突击队。
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引导青年创新创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华电科工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工程”来推动,坚持系统思维谋划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从战略布局、平台建设、人才培育、生态构建为青年营造鼓励创新、激励创效的环境氛围,助推青年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优化战略布局,营造青年创新生态。深刻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要求,修订印发《“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方向,为青年投身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工作指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出台《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专门明确支持青年创新、搭建青创平台、完善要素保障等政策,形成对青年群体的有效覆盖。建立完善青年创新课题“清单式推进、穿透式督办、垂直式指导、典型性推广、差异化管理”机制,引导青年发挥自身优势,更好产出创新成果,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完善体系建设,激发青年创新动力。深化“科改”行动改革,持续优化平台、人才、资金、制度、文化“五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构建有利于青年创新的体制机制和创新生态,为青年创新创效提供支撑保障。引导青年投身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启动公司首批6个企业试验平台建设,发放青年专属“入场券”。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打造青年专属赛道。创新激励手段,设置专项奖励、登高奖励、揭榜奖励、岗位分工等机制,完善成果转化奖励和成果作价投资入股激励,让青年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集聚人才队伍,提升青年创新本领。坚持“引”为先,鼓励优先推荐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职攻读工程硕博士,建立青年科技人才储备库,推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纳入企业人才培养总体规划。突出“育”为本,统筹实施“领军帅才”“管理英才”“技能匠才”和“青年骏才”计划,分层分类为青年配备高水平科研、创新导师,畅通青年科技人才评优评奖通道,加快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青年人才,多人入选集团公司科技创新青年领军人才,获得地方高层次人才支持、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评定。注重“用”为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战新产业领域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挑大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锻炼青年、在创新活动中培育青年、在创新事业中凝聚青年。
瞄准聚焦战新产业,激发青年担纲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华电科工党委探索创新资源“整合”“互联”“共享”机制建设,在平台搭建、成果转化、协同合作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系统增强青年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能力,推动青年在投身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上成为主力军、突击队。
用心搭台铺路,培育青年创新成就感。实施青年原创成果突破行动,着力在战新产业领域为青年科技人员创造发展路径,依托新能源大基地、水风光一体化、海上风电等重大项目,有针对性地安排青年科技人员参加一批战略性、前瞻性的科技项目,参与或牵头组建研发团队,争取快出、多出创新成果。建立完善青创项目和成果数据库,搭建优秀青创项目和成果展示平台,从制度制定、活动组织、项目实施等方面为青年创新提供保障。举办“聚绿色动能 助双碳目标”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专项劳动竞赛,引导青年以赛促创、以赛引才,在战新产业培育、传统产业升级等领域组建46支创新型青年突击队,在海上风电领域发挥青年创新工作室品牌作用,青年创新团队重点参与的项目成果首获202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聚焦成果转化,提升青年创新效能感。实施青年创新创效赋能专项行动,搭建集政策体系、服务平台、科技成果于一体的青年科创成果转化体系,重点支持战新产业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青年创新项目孵化。注重加强青年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整合企业内外部专家资源,为青年注册专利、著作权等提供专题培训和指导帮助。健全以实效为导向、充分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青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分享、稳定投入机制,明确青年科技成果转化的权利义务、分配方式、保障措施,以奖金、股权、分红等形式吸纳青年创新成果主创人和团队。建立氢能、储能、生物质能等多个青创团队,14名青年科技专家“领衔”主创,563名青年“创客”在职创业、在岗创新,多项成果孵化应用,新一代高效穿越式双小车岸桥实现全球首发,1项成果荣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技术革新类银奖。
全面深化合作,搭建青年创新支持网。实施在产业链创新链生态链中深化青创专项行动,发挥“清澄”工作室、“青创工坊”等平台作用,策划青创沙龙、青创论坛等活动,加强青年创新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积极引导青年激活思维,立足岗位创新创效。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挥公司科技创新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鼓励青年在战新产业采用“揭榜挂帅”“赛马择优”等方式参与标杆项目,引导青年积极参与重点科研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联合体项目,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知名企业等深化交流合作,联合哈工大建立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华电分室,支持扩大青年创新“朋友圈”,助力打造“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局面。
探索“富氧”创新生态,全力托举青年登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华电科工党委注重培育青年创新思维,加强科学系统引导,营造思想与行动并进、挑战与宽容兼顾、当下与未来统筹的“富氧”青年创新生态。
思想引领,全域赋能。依托“三会两制一课”、主题团日、“青年大学习”等载体,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等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引导青年及时学、跟进学、深入学、受教育。深化开展“青年综合素养提升登高行动”,开展创新主题“青春讲堂”、座谈交流,引导青年弘扬“创新奋进、奋勇争先”华电文化。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宣讲企业创新发展成就,解读战新产业创新需求,引导青年对标企业先辈、传承红色基因,坚定青年投身科技创新的信心决心,传承“同心同向同行、创业创新创效”精神,激发青年攻坚“卡脖子”难题、服务“国之大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挑梁承重,全力减负。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最大限度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整合简化评价类目、流程,打通管理、数据“壁垒”,全力减轻非必要的事务性工作负担,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投身创新创效,激发青年创新潜能。出台科技创新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鼓励青年勇于创新、先行先试。动态开展青年思想调研,深化“三贴近”青年关爱工程,创造条件推动解决青年在婚恋交友、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实施“青年管家”项目服务,解决青年创新后顾之忧。
精准服务,全面保障。坚持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支持,依托国家级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室等平台,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为青年提供创新牵引和资源配置等服务。建立完善青年科技人才的分类评价体系,完善“首席-资深-高级”科技专家队伍建设,提升青年科技人员的公平感知。丰富政策“工具箱”,扩大保障覆盖面,优先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设备器材、实验室资源等科研条件,赋予青年更多科研自主权。开展青年“双创”孵化训练营,举办“智慧科工·青创未来”青年创新创效大赛,孵化青创项目89项,在氢能、新型岸桥、海上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等战新领域打造青创示范区、“众创”空间、工作室,形成规范化的量级服务模式和精准赋能机制。
作者:彭刚平
作者系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来源:中国青年报